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高端纺织市场所使用的莫代尔纤维完全依赖于进口,高额利润被国外厂商赚取。三友化工在2010年在国内首家莫代尔纤维是粘胶纤维的第二代产品,具有强度高、可纺性与织造性好等特点,有人将其赞誉为人的第二肌肤,大范围的应用于高端纺织市场,产品备受用户青睐。现在莫代尔纤维市场售价为每吨28000元,高出普通纤维近1万元,利润非常可观。渤海之滨,唐山三友一版宏图,面朝大海,恢弘舒展,每天都在书写最新最美的画卷。
唐山三友集团是全国纯碱和化纤行业的排头兵,旗下拥有包括上市公司三友化工在内的11个子公司,资产总额184亿元,年出售的收益130亿元,员工13000余名。可年产纯碱220万吨、粘胶短纤维44万吨、烧碱30万吨、PVC30万吨,有机硅10万吨。产量、质量、成本、出口创汇等五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同行业首位。集团被河北省政府列为循环经济试验区,其中化纤公司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世界舞台,唐山三友中国声音,面向全球,振聋发聩,每天都在谱写最强最亮的音符。
唐山三友建成国内唯一一家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成功研发出莫代尔纤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粘胶短纤维在高端领域的重大突破,创造了中国神话。唐山三友集团化纤不仅实现总产能世界第一,而且也有了世界单线产能最大、产品质量最优的粘胶短纤维生产线,一举变成全球最大的合成纤维生产公司。“我们谁也不怕,唐山三友化工是我们惟一对手。”世界著名纤维生产企业奥地利兰精公司南京工厂负责人如此坦言。自此,中国粘胶短纤维企业有了行业巨人,掌握了行业话语权。这在中国化工化纤行业中绝无仅有。
成功没有秘诀,传奇不能复制。纯碱行业是国家产能过剩的行业,连续几年全行业严重亏损,为何唐山三友却能实现盈利,一枝独秀?
国内化纤行业在为何总是在中低端产品上徘徊不前,而唯独唐山三友占有高端商品市场份额?
踏着时代前行的强劲节拍,以全国人大代表、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为核心的一班人带领万名员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按照“产业对接、工艺衔接;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管理集成”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通过项目带动布局调整,构筑起以纯碱、氯碱和粘胶短纤维为主流产品,原盐、碱石、浆粕为原料支撑的系列共生产业链,在国内首创了“两碱一化”的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两碱一化”循环经济模式为:利用曹妃甸工业区海水淡化产生的废浓海水作为原料生产原盐;生产出的原盐为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等提供原料;纯碱产生的废液生产氯化钙;氯碱产生的电石渣再用于纯碱生产;液体烧碱通过管道直供粘胶生产;利用氯气、氢气生产氯化氢,用于PVC、有机硅生产,并为集团所处地南堡经济开发区内公司制作海绵钛及三氯氢硅等提供原料支撑。另外,集团开辟了第二循环经济新项目——有机硅,使原料进一步延长,实现从无机到有机转变;有机硅单体向下游进一步延伸生产硅橡胶;热电装机规模由4.3万千瓦提高到19.3万千瓦,各项目所需水、电、汽由集团统一配置,并承担开发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热及部分用电任务。
三友集团总是高瞻远瞩,思维超前,各项工作谋在前、想在先,很早就意识到资源总量与消耗的严峻性。自2003年开始,就主动寻求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开启了盐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之路。当年,在国内众多化工企业刮起“甲醇热”、纷纷上马甲醇项目之时,三友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上氯碱。这是因为,甲醇项目虽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不在纯碱产业链上。而氯碱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钠、液碱、废电石渣等,正是纯碱、化纤生产所需的原料。按照循环经济这条道路走下来,使企业成功实现了由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精细纺织材料等大跨度延伸转轨,创出了与初级产品增长几十甚至上千倍的效益。
采用循环经济路径,一方面拉长了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一方面促进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友利用曹妃甸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化盐用于纯碱生产,用氯碱废电石渣浆替代碱石用于纯碱生产,用纯碱废液生产氯化钙,把碱渣用于滩涂造地;将烧碱直接用管道输送用于化纤生产;将纯碱冷却水送热电生产蒸汽,提高锅炉热效率;将热电厂软化水、电、汽用于纯碱、氯碱、化纤生产,将粉煤灰用于制砖、修筑路基,达到了“增产、增效、降成本、降能耗、节水、节电、节汽”的良好效果。
据三友集团副总会计、财务中心主任刘印江介绍说:三友集团核心企业三友化工股份公司利用浓海水化盐,年可节约淡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其次,他们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同行业中率先完成了纯碱生产循环水系统工艺改进,使冷却塔有效通风、淋水面积提高到90%以上,循环水温由过去的35℃降到现在的30℃,大幅度的降低了纯碱冷却用水量;第三,他们采用滤过洗水喷淋技术,降低滤碱机洗水耗量,吨碱可减少洗水用量0.3立方米,此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第四,对纯碱生产水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将碳化塔用冷却水与热电公司锅炉制水系统用水循环使用,回收了部分碳化反应热,提高了锅炉用水的温度,年节约1.5万吨标煤。就这样,一水用5次,,基本零排放,做到了全国化工企业用水极限。
就是按照这种资源再生利用的理念,三友集团变废为宝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多种工艺创新发展循环经济,2011年该集团实现了年节水1106万立方米、碱石48万吨、焦炭5.4万吨;折标煤3.6万吨、原盐44万吨,年创增收益达到3.35亿多元。
三友创新循环经济,为有效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科学方法。众所周知纯碱企业不可避免地都要遇到废渣废液问题。三友集团也不例外。废碱渣主要来自于制碱过程所用原材料石灰石和原盐里的杂质,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硫酸钙、氯化钙、氯化钠,化学性质稳定,对旁边的环境无不利影响。
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三友集团格外的重视企业废物利用的研究,专门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碱渣的问题。前期试验的结果是,将碱渣、粉煤灰和化灰废石按特殊的比例混合后进行自然脱水,寻找能够形成松散的细小颗粒的配比,以便用于工程回填。目前三友集团已经成立专业公司,生产工程回填土,逐步清理渣山,达到现有渣场循环利用的条件。此外,民用住宅也是这种回填土很大的需求市场,目前已经有当地的一些农户前来运渣建房,返回的信息表明效果很不错。另外,这种回填土也可用于各类型的公路路基建设,处理碱渣的前景日趋明朗化。
除了给碱渣找到出路外,对废碱液的出路则找得更彻底。纯碱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碱渣上清液,其主要成份为氯化钙、氯化钠,固体氯化钙在饲养业可以用作动物补钙制剂,氯化钠即是食盐的成份。三友集团通过对纯碱生产中的蒸氨上清液进行回收利用,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制取高品质氯化钙,每年生产15万吨77%氯化钙和融雪剂,新产品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55%以上。
而废电石渣浆在三友成为宝贵的资源被全部利用。氯碱公司生产的全部过程要产生大量的电石渣浆。如按年产35万吨PVC计,排放量为1050吨/天,其主要成份为活性氧化钙,浓度为75-80%,一般氯碱厂的电石渣浆只能作为废弃物排放,既浪费资源、资金,又污染自然环境。三友集团实现了电石渣浆的全部回收利用,属全国首创。首先用于股份公司纯碱生产,替代蒸氨工序石灰石与焦炭生成氧化钙,年节省石灰石75万吨、焦炭5.5万吨,整个企业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年创效益8000万元,同时,节省了建设压滤机、贮渣场等费用约2000万元。其次,用于化纤公司的污水处理,替代石灰调整污水PH值,现用含固率为25%的电石渣浆处理,每小时耗用电石渣浆20立方米,实现了化纤公司全部污水每小时1200立方米的全部处理,年实现效益400万元。
此外,三友化工股份公司专门设立减排车间,集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减少氨碱法纯碱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逐步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效应。除负责电石渣浆综合利用外,回收盐水精制过程产生的废盐泥中的原盐和水,供生产再利用,此系统年可回收原盐7.6万吨、淡盐水151.5万立方米、生产盐泥滤饼24.2万立方米,创效748万元。同时,利用浓海水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二次盐泥,年产9万吨的碳酸钙厂已经建成投产,每年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三友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取得了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利用、促进环境保护三重效应,可谓一举多得。
十年的循环经济实践,44项主要生产的基本工艺指标42项做到了行业领先。三友不仅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领先,节能环保也在国际同行业中处于一流水平,这为公司实现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年,三友均获得了河北省政府“节能减排双三十”先进单位称号。
“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对公司而言,科学技术创新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之源。”三友集团懂事长,党委书记如是说,更是如是干。一组数据可以道出三友别人无法企及的科学技术创新优势。截止2012年9月底,134项新技术成功申请国家专利,86项企获得专利授权;50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参与纯碱、粘胶短纤维、氯化钙融雪剂等6个国家标准、5个行业标准制定;成功开发莫代尔纤维等62个新产品,其中29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盐化工、化纤行业主要工艺技术指标44项,三友有42项名列第一;三友牌纯碱、三友粘胶短纤维为“中国名牌产品”、“三友”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三个金字招牌;产品远销亚、非、欧、美、澳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和创汇总量均列行业第一。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速转型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发展科技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不发展科技就会被别人甩下。”“一个没有细节、没有创新的群体,不会诞生强大的企业。”“创新,就是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创新既是能力,更是思想”“创新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源头活水,力量之本。”“刨松科学技术创新土壤,让创新成为三友发展基因”……这种创新理论、观念,成为了三友创新的思想体系,为三友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思想和文化执行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益于此,三友集团构筑了“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和《专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编写《科技文化手册》;实施科技成果员工命名制等激励机制;每年提取出售的收益的5%以上用于科学技术研发,形成科研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定了科技发展总目标:自主创新,以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核心;重点跨越,以产品低成本和差异化为重点;支撑发展,以机制创新、队伍建设为支撑;引领未来,以高端产品、核心研发技术为引领。
实践证明,是科技彻底改变了一个盐化工、化工化纤企业的生存发展模式,是科技破解了制约企业的发展瓶颈、根本难题。科学技术创新是促进三友集团实现历史跨越的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在生产经营中不断产生裂变反应,使得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越迈越坚实。
2012年初,正值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之际,三友集团在世界首创利用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的新工艺,真正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年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综合利用原盐60万吨、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年创效益1.5亿元以上。三友集团能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一举攻克海水淡化后浓海水排放这个世界性难题,是三友科研人员多年如一日,通宵达旦,历经几千次试验的结果。
从“十五”期间开始,三友集团在采取了内强素质、外联强手两步并行的方法建设科研创新平台,不仅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同时还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实现产学研对接,广泛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十年间,三友集团通过内外结合的科研创新措施,不仅在国内首创了纯碱、氯碱、化纤一步到位的“两碱一化”发展模式,还率先开发出了粘胶短纤维、氯化钙融雪剂,高阻燃纤维、工业有机硅等62个新产品,其中29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更有123项新技术成功申请国家专利,75项获得专利授权,48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实力很强大的科学技术研发平台。三友在曹妃甸新区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措施一出台就率先成立了浓海水综合利用攻关小组,与河北工业大学海水淡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膜技术中心、杭州水处理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全方位探讨解决原盐资源好办法。从2006年至今,广大科学技术人员进行了几千次试验,先后解决了利用锅炉烟道气除钙、利用电石渣除镁、盐泥高效压滤、浓海水预热及浓缩等多项难题,成功开发了浓海水用于纯碱生产的新工艺。
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当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一经投产,三友通过前期铺设好的47公里管线直接将其浓盐水引入生产车间,于是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就成了现实。
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两个步骤,科研创新是科技推广的前奏,科技推广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目的。作为生产性企业,如何让科研创新走出实验室真正成为工业化产品,这是最见真章的本领,这当中,三友集团更是排头兵。
在我国化工行业里,三友集团共主持、参与纯碱、粘胶短纤维、氯化钙融雪剂等6个国家标准、5个行业标准的制定。业内人士一提制定生产标准,肯定就会明白该家企业不仅是行业龙头老大,而且一定是实行工业化生产技术最为先进的企业。
而事实正是如此,三友不仅科研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属于行业尖兵,科技推广能力更是行业翘楚。在三友采访中,记者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三友为加大科研创新的工业化推广力度,先后聘用主任工程师32名,副主任工程师162名。累计完成工艺技术革新5800多项。全部生产工序实现了DCS计算机控制,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控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莫代尔产品的开发成功,可谓是三友让高新技术走向产业化的一个典范。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所使用的莫代尔纤维完全依赖于进口。莫代尔纤维是粘胶纤维的第二代产品,具有强度高、可纺性与织造性好等特点,有人将其赞誉为人的第二肌肤,大范围的应用于高端纺织市场,产品备受用户青睐。现在莫代尔纤维市场售价为每吨28000元,高出普通纤维近1万元,利润非常可观。我国自70年代起开始研发莫代尔纤维,国家一些科研单位和粘胶生产企业均设立过专门研发机构。几十年来,一代代科技工作人员不断研究探索,但莫代尔纤维的生产技术一直是个谜团,在产品强度、产品变性及工艺控制方面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
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体发展,三友专门配备专业研发推广人员,与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广泛联姻,首先利用保定化纤厂的原有生产线改造建设了小型、中型试验线年,进行百余次试验,积累了上万组数据,形成几十万字的分析材料,先后攻克了浆粕、助剂、纤维强力等技术难题,于2010年9月7日在国内首家成功开发出莫代尔纤维工业化产品,形成阻燃纤维、着色纤维、抗紫外线纤维、相变纤维、芳香纤维等系列新产品,其中珍珠纤维、异形截面纤维产品处于世界前沿。紧接着于2011年3月份自己画图、自己研制、自己创新建成了一期两条年产6万吨的国内最大生产线,获得科技部一等奖,实现了“设备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差别化率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综合能耗最低”等五项行业之最。高效推进的二期两条单线万吨的生产线月份顺利投产,这是世界产量最大的生产线万吨,总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
管理“筑巢”,制度“搭桥”,投入“提速”。在科研经费投入上,三友集团实施了一项雷打不动的规定,不管企业经营年景好坏,每年提取出售的收益的5%以上用于科技研发绝不动摇,在“十一五”以来,集团累计科研投入26亿元资金用于科研开发,始终使企业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头羊,其中新节能蒸馏技术改造等10大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变性竹浆纤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高白强力细旦粘胶短纤维及其生产的基本工艺”等5项专利摘得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2金1银2铜奖励。新产品对企业出售的收益贡献率达到57%。
在科技项目对待上,三友集团实施了一项非常人性化的制度,这就是“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比如莫代尔产品研究开发,从2003年起步到现在历时近10年时间,有着上千次实验失败的记录,放在别的企业,早就灰心丧气放弃了探索,但三友始终不改初衷,这当中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性化规定,才使得三友在国内率先完成了科研攻关,首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在科技人才使用上,构筑人才高地。三友实施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就是重视、重用、重奖。三友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要想成功运用科技,首先要重视人的态度,而不是机器的速度。”于是很看重引进人才,在最近十年中,三友先后引进和培养行业顶尖人才300余名,对他们采用了“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主任工程师聘任制、技术工人首席技师聘任制”三线并进人才通道,除此之外还对科研人员的科学技术创新给予重奖,其中2011年度奖励总额就达到了205万元。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保障,使得三友集团的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开展得格外出色,与1998年集团成立时相比,纯碱生产能力由80万吨提高到220万吨,增长了1.75倍;粘胶短纤维由2万吨提高到28万吨,增长了13倍;资产总额由43亿元提高到168亿元,增长了2.9倍;出售的收益由9亿元提高到142亿元,增长了15倍;年利税由6000万元提高到12亿元,增长了19倍。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北省十大发明创造单位”,连续六年获得中国信息化500强企业。
“对标”是现代现金企业的一种优秀品质。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表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工作的总体方向。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在集团成立就超前提出了对标管理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超越同行、超越过去、超越自我”为核心的科学、系统对标管理思想,独创了“三横一纵”的科学对标体系,做到了行业内“效益最高、发展最快、成本最低、质量最好、品种最多、技术最优”,收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被省领导誉为“我省工业公司的一面旗帜”。
三友集团一直格外的重视企业对标工作,也尝到了对标工作的“甜头”。对标工作以“创新无限、科技无限、成本无限”三个无限为统领,以“超越同行、超越过去、超越自我”三个超越为目标,深入推动“超标”与“制标”工作。“超标”突出自我超越,主要与对经济效益有明显拉动作用的产品消耗、产品质量、生产的基本工艺等主要经济指标及主流产品重点单项创效指标的最好水平进行对标,争最优、做最好。“制标”突出超越同行。为节省几厘钱,就把商标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缩小,积跬步之千里。
从2007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以达到行业领先为目标,积极开展对标工作。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中,实施了以对标为核心的“缩短链管理”“问题管理”“三个超越”“极限管理”阶段管理模式,共筛选确定了89项缩短链条、节支增效项目;查出问题819项;与行业、历史最好水平作对比,确定了38项可对比、再创优指标;制定极限管理目标313项,具体落实措施503项,44项主要消耗工艺质量指标实现42项指标行业第一。
三友集团在抓行业对标中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重点完善对标组织体系。集团及各公司均成立了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对标创新行动实施方案、对标手册和技术演进路线图。二是建立三横一纵的对标体系。就是将对标创新内容具体划分为行业对标、内部对标、工序对标、专题对标。形成从行业间、集团内各公司间、各班组间全面对标的三个横向体系,一纵就是哈对标保障体系,形成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公司保集团,一级保一级的对标保障体系。三是依据对标手册将本公司、车间、班组行业对标目标、保障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以及工艺演进路线图等全部纳入手册,发放至员工手中。
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对标体系,三友集团一共征集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3000余条,其中采用10500余条,使得主要工艺、消耗、能耗、质量等指标不停地改进革新创优,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纯碱产量就由8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常规投资需要20亿元,但三友仅用了4.6亿元;化纤产量由2万吨提高到16万吨,常规投资需要15亿元,但三友仅投入8亿元。
三友集团对标行动的开展,有力地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带领企业瞄准同行业的领先水平,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技术标准和管理效益标准;另一方面,由技术装备、生产的基本工艺、能耗排放等可量化的指标,向发展理念、经营机制、品牌形象等“无形”指标延伸。为助推市场布新局提出了五大经营理念转变的发展思路:从制造先行向服务先行转变;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变;从经营产品向经营价值转变;从层级决策向直线决策转变;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 集团在纯碱、粘胶短纤维两个主流产品中,逐步扩大产品链条,延伸出氯化钙、PVC等产品。特别是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化纤核心设备,粘胶短纤维年生产能力44万吨。同时瞄准市场前沿开展产品嫁接性开发,成功完成了有机硅和莫代尔纤维的工业化开发。前者产量已达10万吨,后者则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首创了我国莫代尔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和工业设施,结束了我国莫代尔产品全部由国外进口的局面。
通过产品深度开发,三友开发出低盐纯碱、竹浆纤维等55个新产品,其中有7项填补国内空白,18项填补省内空白。在市场开拓方面,三友集团先后实施了机制建立、国际市场运销、品牌经营三个突破,先后建立了市场快速决策机制、供销储运联动机制,促进了营销体系的顺畅运营,坚持出口与进口一起抓、谋划原材料进口,坚持做到科技降成本,经营创品牌,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对标和超标、制标,三友集团在国内所有省区市和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关系,纯碱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3%,化纤占11%,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
到十二五末,三友集团将打造成世界最强的合成纯碱生产基地,国内最优的高端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环渤海最大的氯碱化工基地和北方有机硅新材料基地,实现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达到“双300亿元”、利润30亿元,实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三个翻两番”。如此大的跨越靠什么来实现?靠战略扩张。三友集团在战略扩张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在抢抓战略机遇方面,三友集团结合河北打造沿海隆起带战略,把总部企业融入南堡循环经济、曹妃甸精细化工和渤海新区盐化工三大产业园区建设中。尤其是通过融入曹妃甸及渤海新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用其发展海水淡化的浓盐水制碱关键技术的攻克,将浓缩制盐、真空蒸馏、干法蒸馏等多项先进的技术有机融为一体。
在抓战略资源方面,三友集团确定了投资扩张规划,充分整合省内省外、国内国外资源,建设重要原料基地。省内扩建原盐、矿山、棉浆基地,省外建设竹浆、电石、硅块基地等战略已经实施,经过兼并重组,广泛开拓,到2015年,集团整体资源自给率将由目前的20%提升到50%以上。
在抓战略投资方面,三友集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利用青海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资源,与青海五彩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现代化新型企业青海五彩碱业有限公司,利用盐湖开发中氯化钠副产品作为资源,建设大型纯碱生产项目,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期110万吨的工程正式建成投产,二期在有序高效推进,将于今年完成,届时三友纯碱总量达到33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
“创业守成,事在人为”的企业精神是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长期治企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不仅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情,更是三友发展壮大的历史写照。它作为三友企业文化的独特精神,充足表现了“谋事在人更在智,成事在人不在天”的文化内涵。
记者走进三友,处处浸染着三友文化符号,时时感受着三友文化的氛围。从办公大楼到公司各厂区、从厂区到车间、从车间到班组、从班组到设备;从科室到卫生间、从道路到楼梯、从楼梯到走廊、从石头小品到一颗树举目皆是文化元素。文化墙、文化展板、文化走廊、文化标语、文化石……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文化内容涵盖企业全部作业面和节点。
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不仅是一个杰出的企业者,也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更是一个思行合一的文化者,十几年来矢志不渝地耕植、培育三友文化并将上升为一种企业主题,让文化“软建设”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硬建设”,为集团积蓄了持久不衰的动力之源。
围绕企业未来的发展主题,总结、提炼三友文化建设成果与经验,编辑印制《三友集团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丛书包括《科技文化手册》、《对标文化手册》、《质量文化手册》、《经营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等多种单行本,发自集团每一位员工,渗透于每个角落。从而调动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活力,有了动力和潜力,成为了企业经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挖掘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逐步的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三友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广泛发动广大职工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深入开展三大行动、七大竞赛和我为企业增效益活动,涌现出职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成果215项,创效3270万元,获得国家专利53项,受到省市级奖励150多项。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干劲,振奋精神,提高广大职工的忠诚度,树立爱厂如家、爱岗敬业思想,与企业同兴衰共命运。三友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了技术技能、读书学习、写作培训、文艺创作、专业相关知识等五大培训基地,全方位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全方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素质工程建设中,大力开展劳动大竞赛、技术大比武、业务大练兵、全员大献策等四大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广泛开展读书兴企,自学成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各级干部的业务培训、班组长的素质培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育德活动,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共涌现出国家、省、市级技术能手75人,有151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河北省、唐山市奖励,39次获得省五一奖状、省市工人先锋号、创新示范岗称号等。
管理创新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管理方法的革新和革命。企业管理创新来自企业的发展和广大职工的实践。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动广大职工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员大献策活动、职工代表巡视活动和调研活动,积极征集职工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职工“想老总之事”“谋全局之策”“从整体上看问题,在战略上出点子”。在班组文化建设上三友提出,各车间班组都要努力实现“由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体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由落实型向创新型转变”,做到合理化建议来源班组,技术比武扎根班组,读书小组建在班组,劳动保护落实在班组。努力创建“知识含量高、科技含量高、创新水平高”的“三高型”班组,努力打造充满“文化味、思想味、民主味、创新味”的“四味型”班组。通过班组建设,大大促进了企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创新。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万名员工同心同德、拼搏奋斗,以重走长征路的精神,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大竞赛活动、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24840项,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唐山三友集团在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创新、成本对标、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引发了国内各大券商的关注,并于2013年3-4月间发表各类研究报告和评估,对唐山三友化工(600409)未来3年盈利模式做出了科学的肯定。国内各大基金也因此报告和评估,做出市场动作。
《兴业证券》指出“一体化优势延续,粘胶逐步走出低迷”。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21、0.29和0.38,维持“增持”评级。
《宏源证券》指出“16万吨粘胶投产,有助业绩提升,各项业务逐步向好”。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28、0.45和0.54,给予“增持”评级。
《华创证券》指出“粘胶短纤景气回暖,循环经济优势凸显”。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25、0.34和0.40,对应的PE为18X、13X、11X,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全年业绩逐渐改善,13年复苏看粘胶反弹”、“粘胶短纤成本控制独步业内,循环经济积跬步至千里”。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盈利为0.31、0.43和0.54,上调评级为“增持”。
《财达证券》指出“降本增效,科学技术创新打开盈利空间”、“循环经济提升公司经济效益”。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29、0.44和0.59,按照4月22日收盘价4.47元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5.20倍、10.17倍和7.58倍,根据可比公司法,价格的范围在5.58-6.82元之间。我们给予三友化工“买入”评级。
《中国民族证券》指出”业绩低谷,公司循环经济显现威力”。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为0.15、0.23和0.29,给予“增持”的投资评级。
《中银国际》指出“三友化工,循环经济奠定竞争优势”。预计公司2013—2015年的每股盈利为0.19、0.25和0.30,按照2013年4月9日收盘价4.5元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4.3倍、18.0倍和14.9倍。考虑到公司纯碱、粘胶短纤维双料冠军地位,公司循环经济奠定竞争优势,随着产能逐渐投放,粘胶盈利有所恢复,我们预计公司2013年净利润有望恢复增长,给予公司2013年25倍市盈率水平,评级“持有”。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三友人正在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编织美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