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赏美景、参与民俗体验、感受文化熏陶……中秋假期我市旅游市场活力十足。9月17日,携程发布《2024年中秋节出游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以短途游为主,西宁上榜全国包车游热门目的地第三,茶卡盐湖、塔尔寺、西宁野生动物园等青海景区在中秋假期备受游客青睐、热度爆棚。
据了解,中秋节期间全市文旅系统推出26项系列文旅活动,丹噶尔古城举办“中秋古韵,魅力传承,重塑古城往日辉煌”主题研学活动、力盟商业步行街举办浓情中秋主题活动、慕容古寨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第四届河湟慕容古寨“邀月醉高原”中秋民俗文化活动、大堡子镇举办“趣浪城北·中秋月饼争霸赛”中秋青海月饼大赛……赏花灯、猜灯谜、汉服歌舞表演等活动不仅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中秋佳节的热闹与欢乐,还可以让大家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据携程数据,中秋假期以短途游为主,西宁上榜了全国包车游热门目的地第三,西宁主要客源地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兰州,西宁居民出行热门目的地为西安、汉中、宝鸡、成都、上海,西宁热门景区为塔尔寺景区、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西宁野生动物园、西宁新华联童梦乐园、日月山、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等。
与此同时,依托高原生态美景、户外露营拓展、自然生态观光等乡村旅游资源,我市各乡村景点开展以中秋民俗体验、牧场体验、科普研学、亲子互动、健康养生为主的系列活动,让都市人沉浸式体验美丽乡村休闲与轻松。“假期我们带着孩子去了千紫缘景区,感受了中秋民俗体验,一同制作了青海大月饼,不仅让孩子假期充实,也领略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传承。”市民华海翔说。
距离近、时间短、游玩便利的新型旅游形式——“微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推出“红色文化游”“河湟文化游”“亲子研学游”“乡村体验游”“自然生态游”5个主题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路线,展示夏都西宁之美。同时,为进一步挖掘“一芯一环”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产品供给,我市文旅系统结合不同时间节点,串联“一芯一环”特色资源,量身定做设计推出多条秋冬季旅游线路产品:
线路一:青甘经典之旅。从西宁出发,串联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莫高窟、嘉峪关、七彩丹霞等景区景点,推出覆盖青海、河西走廊精品旅游资源的经典线路。
线路二:雪豹寻踪之旅。从西宁出发,以深度探秘“雪山之王”——雪豹为核心吸引物,串联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青海湖南岸骑行、祁连森林、门源谷地等资源,推出追踪雪豹,体验高原动植物多样性精品线路。
线路三:天境邂逅之旅。从西宁出发,串联青海湖、龙羊峡、茶卡盐湖、黑马河、青海湖二郎剑、日月山等高原生态景区,推出环湖游的小环线精品线路。
线路四:星际穿越之旅。从西宁出发,串联青海湖、察尔汗盐湖,深度探秘黑独山孤独星际、昆仑神泉、昆仑山口,推出夜观星河,品味孤独落日、与火星对话精品线路产品。
线路五:金秋灵秀之旅。从西宁出发,串联北山森林公园、祁连山大草原、七彩丹霞等秋景资源,延伸至金塔胡杨林、额济纳旗,推出感受秋景灵秀,惊艳胡杨的“秋览美景”精品旅游线路。
线路六:古道探秘之旅。从西宁出发,串联青海湖、茶卡盐湖、香日德、都兰博物馆、阿什贡景区、塔尔寺、青海省博物馆,推出高原人文之旅。
青海素有“雪豹故乡”美誉,今年西宁特色街区豹街声名鹊起。西宁市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以高原特色生物“雪豹”作为形象大使,对原景岳夜市街区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并重新命名为“豹街”。自正式开市至8月底,客流近256万人次,营业额5454万元,为全省服务消费经济发挥重要示范带动作用,成为西宁市乃至全省旅游业中文化与商业完美融合的典范。
据悉,近期省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聚焦我省服务业领域亮点、热点开展调研,深入挖掘全省在推动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创新做法,为各市州街区经济发展提供案例参考。通过此次调研推出西宁市城北区街区经济典型实践案例——豹街成为全省旅游文化与商业完美融合的街区典范。
今年以来,城北区将“农工文旅商贸”精品旅游街区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将豹街打造成集美食、文娱、展演、休憩等为一体的特色美食文化街区,推动形成多元夜间消费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精品街区和高品质打卡地,并在网络媒体宣传下持续爆火出圈。以“游豹街、品美食、赏民俗”“夜游经济街区”等为切入点,以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雪豹为创作元素,注册卡通雪豹形象“尕豹儿”作为“趣浪城北”文旅形象大使,雪豹已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符号,它成为了西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的“特色名片”。豹街常态化组织并且开展巡游展、民族服饰秀等表演活动,积极打造具有城北区特色的文化盛宴,为豹街持续增加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街区吸收和采纳国内夜市经济、文旅商圈发展经验,突出体验民俗风情和非遗文化、品尝地方美食等功能,特别是文旅创作板块引入本地及西北大环线文创产品,广泛吸引着省内外游客。
据了解,西宁市将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吸引国内外餐饮、文化、娱乐企业参加,拓展文旅创作等板块影响力,逐步优化市场环境,吸引更加多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多措并举共促良好营商环境,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水平,为广大购买的人创造良好的消费、出行条件。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选拔工作历经编报计划、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线上报名、资格审核检查、笔试考核、面试体检、岗前培训、派遣到岗8个阶段,现已圆满完成。全省1910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分赴各基层单位开展服务工作,持续为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基层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优化招募结构,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紧贴基层需要,在持续开发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的基础上,将水利管理、林草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服务岗位纳入招募范围,努力满足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和绿色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同时,向全省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名额倾斜,共定向招募950人。支持海东市灾后重建工作,为地震受灾较为严重地区增加20个名额。加大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全省拿出80个招募名额面向脱贫户、零就业家庭、残疾人、“雨露”计划等困难高校毕业生,积极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
严格择优选拔,持续提升招募质量。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在招募选拔工作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严肃招募纪律,严格按照招募程序组织招募,对招募流程逐项细化,切实把好“入口关”,促进企业需求和服务人员专业特长精准对接,使志愿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的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基层发挥所学所长,一直在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今年招募选拔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较去年增加114人,占比达61.3%,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强化岗位培训,持续提升任职能力。紧紧围绕提升“三支一扶”人员基层服务能力,坚持岗前培训,培训课程设置中注重把政策法规、公文写作、业务经办流程和基层工作方法等有关内容作为重点,第一时间让服务人员掌握基层服务的基本工作方法。同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上岗仪式,逐渐增强新招募高校毕业生献身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豪感、责任感,不断的提高基层奉献精神,帮助加快角色转换、提升基层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在基层岗位建功立业。
“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今天人有点多,我们排队等一会吧!”中秋假期,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或在景区公园观赏美景,或在商业街区逛吃打卡,享受着出行观光带来的好心情,同时也积极遵守各项秩序,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出游的理念,让文明行为成为中秋佳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攀爬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有序排队等候……在人民公园内,一幕幕文明出游的温馨画面悄然上演,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的生动注脚。微风拂过,景色宜人,市民们或漫步其间,或驻足观赏,在捕捉美好瞬间、拍照打卡的同时,都能自觉遵循文明准则,不践踏一草一木,不攀爬公共设施,更不干扰他人,以文明的姿态定格下每一个温馨的画面。在购票处和厕所前,市民们自觉排队,不仅缩短了等待的时间,更构筑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有序排队既体现了文明出行,同时也让出行更高效快捷。”正带着孩子排队购票的市民何超说,“带着孩子,更应该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秩序,排队等候,引导孩子争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
在力盟商业步行街内,客流如织,热闹非凡。记者发现,在商业步行街地下停车场内,因车流量较大,车辆出入或等待空位都需排队。在排队过程中,车主们自觉地保持着适当的车距,耐心等待前车的移动,没有鸣笛催促,避免了不必要的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在街区内,不少市民在摊位购买品尝完小吃后,纷纷将手中垃圾投放到就近的垃圾桶中,积极维护环境卫生。“将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这是力所能及的小事。现在西宁的环境卫生慢慢的变好,街道越来越干净,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成果,作为市民更应该从小事做起,积极维护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市民胡婷婷说道。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彰显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近日,湟中区红十字会联合湟中区卫生健康局在鲁沙尔镇石咀一村开展“爱心超市”物资捐赠活动。
据了解,此次活动为鲁沙尔镇石咀一村“爱心超市”捐赠杯子1950个、食盐200袋、抽纸121包、湿巾40盒、油壶20个、脸盆20个,不仅充实了“爱心超市”物品种类,有效解决物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更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助力乡村治理积分制落地见效。活动期间,大源卫生院红十字服务总站志愿者为群众开展了义诊,为260名村民免费测量血压、心肺听诊等常规检查,为88名村民进行颈椎康复理疗,并耐心解答群众咨询的健康问题,受到村民的赞誉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