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市,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
2023年6月23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质工程的重要节点——动车组试验列车上线日,青藏铁路格拉段道岔更换和信号系统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同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复兴号”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青藏铁路郑重进入动车时代。
车辆基地: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西宁运用车间(青藏宁段)、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格尔木运用车间(青藏格段)
,分别为西宁站、西宁西站、双寨站、扎麻隆站、石崖庄站、湟源站、申中站、岳家村站、海晏站、黄草庄站、克土站、青海湖站、托勒站、哈尔盖站、刚察站、鸟岛站、江河站、天棚站、鹿芒站、天峻站、关角站、南山站、二郎站、洛北站、察汗诺站、尕巴站、乌兰站、柯柯站、陶力站、德令哈站、连湖站、泉水梁站、平爽站、欧龙山站、饮马峡站、锡铁山站、达布逊站、察尔汗站、格尔木东站、格尔木站、南山口站、甘隆站、纳赤台站、小南川站、玉珠峰站、望昆站、不冻泉站、楚玛尔河站、可可西里站、五道梁站、秀水河站、江克栋站、风火山站、日阿尺曲站、乌丽站、沱沱河站、开心岭站、通天河站、塘岗站、雁石坪站、布玛德站、布强格站、唐古拉北站、唐古拉站、唐古拉南站、扎加藏布站、托居站、安多站、措那湖站、联通河站、底吾玛站、岗秀站、那曲站、妥如站、桑雄站、古露站、乌玛塘站、当雄站、达琼果站、羊八林站、羊八井站、昂嘎站、马乡站、古荣站、西站、站。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市,全长1956千米,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
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线年初启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2001年10月完工,2007年开始做复线日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原旅客列车。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编组为2节软卧,每节软卧定员32人,共64人;硬卧8节,每节定员60人,共480人;4节硬席,每节定员98人,共392人,且比普通硬座车座位要宽,每列列车共定员936人。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上的供氧装置分两种,一种是弥散式供氧,即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另一套系统为分布式供氧,即如果旅客需要更加多氧气,可以每时每刻取用座位底下的吸氧管,以免出现高原反应。分布式供氧装置不仅每位旅客座位下有,还分布于走廊的墙上、车厢连接处。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的设有特制的卧车和餐车。卧车内设包间,包间的设施有闭路电视、宽大的卧铺、沙发、浴室、以及卫生设施等;其餐车设置分为带厨房的餐车和全就餐区的餐车各一辆,以满足多种层次旅客的需求。
针对青藏铁路高海拔、高寒等养护特点,青藏铁路公司在冻土区建立了长期监测系统,并设置了3个自动气象站,78个地温观测断面,实现了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青藏铁路采用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或格尔木做处理。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千米,从格尔木至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青藏铁路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中,格拉段的45个车站中有38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
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
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 550 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 400 公里。
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
铁路沿线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一定效果治疗,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截至2009年1月,青藏铁路工程共获专利数十项,发表论文千余篇,推动了多年冻土工程、高原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8年7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为中国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政治意义Its aTitle西藏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尼泊尔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同时,青藏铁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青藏铁路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在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别的地方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青藏铁路完善了中国铁路网布局,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快速的提升,使之成长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变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冻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吉尼斯)
2024年4月29日至5月6日,青藏铁路集团公司累计发送旅客52.79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12.41万人次,同比增长30.82%。“五一”假期第一天,青藏铁路发送旅客8.785万人次,刷新青藏高原铁路“五一”单日发送旅客纪录。其中,西宁站发送旅客5.46万人次,创西宁站建站以来历史上最新的记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青藏铁路进出藏旅客运送量共计295.9万人次,其中进藏旅客153.3万人次,出藏旅客142.6万人次,较2018年超出36.6万人次,创下青藏铁路通车运营1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6月底,青藏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9亿人次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
自2024年7月1日铁路暑运启动至2024年8月10日,青藏铁路已经累计加开进出藏方向临客列车281列,发送进出藏旅客42万余人次。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
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仅具备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青海湖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均有一定规模。[31]湖区各县经济方面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第三产业大多分布在在环湖公路沿线。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宗务隆山东南麓,属祁连山—阿尔金山区与柴达木盆地的交错过渡地带,介于北纬36°55′—38°22′、东经96°15′—98°15′之间,毗邻5个县(自治县),东接
,南界乌兰县、都兰县,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全市总面积为2.77万平方千米。21沿线风景---察尔汗盐湖Its aTitle铁路出了德令哈后,沿途完全是一片戈壁荒漠的景象,很长一段都见不到人烟,只有偶尔孤零零的几座道班工的小房子,大部分地方都生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荆棘,被称为骆驼草,一丛丛互不相连,其间布满尚不太厚的黄沙,远处山脉起伏,山上隐隐现出血红的色调,景象苍茫浑荒,幸运时还能见到一群群的野骆驼绕过铁路左方的海拔4040米的阿木尼克山。
铁路开始向南行驶,在此之前一直是向西215国道又渐渐与铁路并行下来就可见青藏线最壮观的景象之一万丈盐桥,万丈盐桥坐落在距格尔木60公里的察尔汗盐湖上,全长32公里,桥的两面分别是东达布逊湖和南北霍鲁逊湖,这一段铁路的路基完全由各种盐的结晶体铸成,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奇观。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面积5848平方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海拔2670米据说湖中储藏着的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多年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盐湖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白茫茫的晶莹光滑的盐海一眼望不到边,铁路从此之上笔直平坦地架过,似梦似幻在盐湖上行使时,会经过格尔木盐场和察尔汗钾肥厂,这里出产被誉为盐湖之王的珍珠盐,也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年产100万吨。
再往南沿着注入东达布逊湖的格尔木河逆流而下,我们就来到了青藏铁路沿线除西宁外的又一大重要城市格尔木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众多的地方其距西宁845公里,距1200多公里,海拔2800多米,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中段,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被人们称为柴达木盆地的明珠,青藏高原上的汽车城。
1984年7月30日,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就在这里交付使用格尔木在西周厉王时代(公元前845年前后)就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族663年,吐蕃进兵青海,格尔木地区的羌部族逐步融为藏族1238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阔端率部进军西藏,蒙古族进驻柴达木盆地由于雪山戈壁盐湖把这里同外界隔绝,当时在辽阔的土地上只有零零星星的牧民帐房,四处芦苇丛生,野兽出没,直到1952年格尔木和平解放后建政时还不到1000人。1953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的人民和筑路民工来到这里筑路种树,第二年青藏公路通车后,逐渐形成城镇当初,这里没有一条马路,机关学校商店全住帐篷,人称帐篷城1980年成立了格尔木市当初人们说这里是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可现在一座现代化的林木繁盛人烟稠密的城市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时常的沙尘暴提醒这是在柴达木盆地的腹心,会认为自身正置身内地的某个城市在格尔木市西郊还可见到首次修通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住过的将军楼说是将军楼,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座很简陋的砖瓦小二层楼这个不起眼的小楼,就是格尔木当初的建筑。
火车出了格尔木市30公里的地方就是南山口车站,从这里开始就是2000年始建青藏铁路格拉(格尔木至)段的零起点南山口是一个见证了几代中国铁路人心血重要车站南山口往南就驶离了柴达木盆地,进入昆仑山脉下一站就是纳赤台站,纳赤台藏语意为沼泽中的平台,其是青铁格拉段沿途要停靠的八个站之一,火车在每个站停靠20多分钟,以便游客欣赏沿途的重要美景闻名遐迩的昆仑泉就位于纳赤台,距格尔木90公里,海拔3700米,是一眼四季不冻的冷泉昆仑泉被传作是天宫的玉液琼浆洒落人间幻化而来,有人间圣水的美誉其泉水从地下迸涌而出,长流不息,清澈甘甜,含有多种对身体有好处的微量元素,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饮用矿泉水
从格尔木一出来直到翻越唐古拉山口之前,109国道就一直和铁路并行火车继续深入昆仑山脉中,从车上看周围的山已不再是之前所见的绵延起伏,而是高大雄俊过了纳赤台就是玉珠峰站,在此能够正常的看到也被称作可可赛极门峰的玉珠峰, 可可赛极门是蒙语,意为美丽而危险的少女该峰耸立于格尔木西南侧约170公里处,主峰海拔6178米,周围有1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由东向西排列,远眺犹如玉龙腾飞山顶上终年不化的冰川和雪,也造就了一道昆仑六月雪的奇美景观而与他遥相对望,相距25公里的另一个海拔6500多米的雪峰玉虚峰,就是道家的圣地飘逸潇洒道家的圣地近在咫尺,给人一种清凉冰爽的审美意境。
玉珠峰,海拔6178米,位于青海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南缓北陡,南坡冰川末端海拔约5100米;北坡冰川延伸至4400米。山峰顶部常年被冰雪所覆盖,无岩石表露。冰雪坡较平缓。粒雪盆以下冰川,由于每年气温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于累积,属消退型大陆冰川。玉珠峰的两侧耸立着众多5000米以上的高峰,南北坡均有现代冰川发育。地形特点是南坡缓北坡陡,其中南坡冰川末端海拔5100米,而北坡冰川延伸至4400米。前去攀登玉珠峰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比如其交通便利,地形丰富,冰川广袤等。
昆仑泉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被视为昆仑奇观,泉池四周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地蓦然喷涌而出,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此泉水冷冽甘甜,水质透明,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被誉为神泉圣水、琼浆玉液。
池中清澈的泉水万年不停地喷涌而出,即使严寒的冬季也从不封冻,谁也不知道泉眼下面通向哪里。当地视不冻泉为神泉,时常对泉水膜拜。
五道梁镇位于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地高天寒,四季皆冬。五道梁位于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一般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处非常显现,因海拔和地势,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通常认为如果能安全度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问题就不大了,五道梁镇属于曲麻莱县管辖,有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像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五道梁有饭馆17家、7家汽车修理铺、2家加油站、3家私营旅社、2家诊所、9家商店。主要居民构成是藏族、回族、汉族。五道梁镇夏天常驻人口较多,达200人左右,冬天由于一些饭馆关门,人员下撤,常驻人口在100-150人左右。该地区全年皆冬。
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
它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四、五月间的高原,江河凝缩成晶莹的冰川,浪花沉默成无言的冰雕,曾经呼啸肆虐,湍急奔腾的江河静静地安眠着。唐古拉山是藏区名山,又叫唐拉山或唐拉岭,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岭”,亦为传说中藏区著名的山神。其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连横断山,全长约1000公里,宽约150公里。一般海拔5500~6000米。
那曲市(Nagqu City),别称黑河,西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青藏高原腹地,与新疆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市,南接市、日喀则市、林芝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属亚寒带气候区,海拔较高,高寒缺氧,总面积35300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那曲市非流动人口50.48万人,市辖1个区、10个县,那曲市人民政府驻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那曲”因境内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旧译“黑河”,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称喀喇乌苏,清代作哈拉乌苏、喀拉乌苏,为“那曲”这一藏语地名的满语义译。2017年10月,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那曲市地理位置特殊,是西藏的“北大门”,市内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青藏直流联网等西藏的“生命线多千米。境内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萨普冰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迪卡湿地等自然风光。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的美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